大气吸收
概念
大多数太阳紫外辐射在高层大气中被氧和氮所吸收( 2600A至更短波长),所以高层大气中氧和氮分子遭受光化学离解,以原子态出现。2000-3000A左右的太阳紫外辐射,主要由臭氧吸收。太阳可见光辐射的吸收较少,因为这里是大气窗区。在红外范围内主要的吸收气体是水汽、二氧化碳和臭氧,附表中列出了它们的吸收带中心波长。在微波范围内,主要吸收成分是氧气(波长4-6mm)和水汽(波长 l.35cm 和1.6mm附近)。
对上述大气吸收已提出很多理论模式和近似计算方法,例如周期带模式、随机带模式等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,已有人尝试对真实大气中的吸收气体成分进行逐线计算。
原理
水汽和氧的吸收系数都是吸收谱线中心频率、谱线强度与谱线半宽度三个参数的函数。氧在118.75吉赫有一孤立吸收线;在 48.4~71.05吉赫的频率范围有45根谱线,形成一个以60吉赫为中心的吸收带;此外,还有一根谱线在零频。水汽有很多谱线,在 350吉赫以下频段有三根谱线分别在22.3吉赫、183.5吉赫和323.8吉赫频率上。谱线的强度和半宽度与大气压力、温度和水汽密度有关。因此,可以利用气象仪器测得的气压、温度和水汽密度计算某一频率的氧和水汽的吸收系数。当大气压为760毫米水银柱高、温度为20℃和水汽密度为7.5克/米3时,地面大气吸收系数如图所示。沿射线路径氧和水汽的吸收系数一旦确定,求出吸收系数沿路径的积分值,即得沿此路径上大气气体的总衰减。总衰减与路径的仰角和高度范围等有关。
在大气吸收谱线之间,有一些大气吸收相对轻微的频段,称为大气窗口。在毫米波段,大气窗口共有 4个,中心频率分别在35、94、140和220吉赫,相对带宽都在20%左右。
通常,当频率超过3吉赫时就应考虑大气吸收。利用大气窗口可获得较远的无线电作用距离,如通信距离和雷达作用距离等,吸收谱线可用于保密通信和低截获概率雷达等;大气吸收系数随高度的变化可作为权函数用于大气温度遥感。